当前位置: 首页 > 牵手活动 > 关爱家园 > 正文

切勿以爱之名阻碍孩子成长


切勿以爱之名阻碍孩子成长

中青网评

发稿时间:2017-09-29 10:00: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程振伟

image001.png

资料图

古有“孟母三迁”,现有“郑母为儿子七换同桌”,前者为后来人留下了经典教育案例,而后者却难免有负面教训的意味。

近日有媒体报道,有一位家长郑女士曾经在一个学期内要求给儿子换了7个同桌,郑女士给出的理由是同桌“上课总爱捣蛋”“不专心听课”“硬抄儿子作业”……等到儿子过生日,他邀请班里同学参加生日聚会时,居然没有同学参加。“频繁为我换同桌,最后连一个好朋友都没有”,孩子也抱怨起事事为自己撑腰做主的妈妈。

郑女士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但却有以爱之名阻碍孩子正常成长的嫌疑。换同桌虽是个人权益,但在并非是影响孩子正常学习生活的极端情况下,短时间内更换7个同桌,不免太过挑剔。而且,孩子也需要一个能够与同学相处、相知不断磨合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会有孩子间的小摩擦,也会收获纯洁的真友谊,是孩子突破自身,融入集体的重要环节。况且,也应该听到孩子的声音,不能剥夺他与同学交友、玩耍的机会。作为监护人的父母,对自己手中的权力要合理运用。

日前,还有一个混淆了“爱”与“教育”的极端案例。微博大V@阿骀爆料,说他儿子的学校收了他100元钱,给了个摄像头登录密码,然后他用手机下个软件,就可以登录他儿子班的监控摄像头,可以随时看到教室的每一秒钟画面。@阿骀还称,“微信群里有一多半的家长在支持这种行为”。而更多的网友感慨,这样的家长式教育是种剑走偏锋。

父母之爱饱含着感情,正因为如此,过度的爱往往与理性不兼容,换句话说,父母的爱未必会自动转化为好的教育。父母的爱也应更凸显深沉内涵,不能溺爱泛滥,不能操控着孩子不放手,不能过于看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心智成长。对孩子要信任,也要给孩子经受挫折,收获成长的空间和权利,帮助孩子增加融入社会找到自身合理定位的能力。

泛滥狭隘的爱,往往伴随着教育理念的逼仄。狭隘的为孩子好,往往被理解为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找最好的学习伙伴,“拼学区房”“拼同学”“拼同桌”“拼留学”等。然而,却屏蔽了成长中其他重要的事情。前些年社会广为讨论的“高分低能”“高智商低情商”现象,就是“重学习抑成长”的教育种下的苦果。意大利教育学家特梭利认为,每个儿童的内在有一个“精神胚胎”,这个精神胚胎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帮助儿童认识世界,自由发展,按照预定好的这种精神发展模式发展。家长不能凭着“爱的正义”阉割孩子“精神胚胎”自然发育的过程。

蔡元培先生说过: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认为,世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学会放手,不要把孩子当作温室里的花朵,以理性教育让孩子“成为心智健全的社会人”,是每一位家长应该学好的教育之道。

成长必定充满了痛苦的磨练,只有孩子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勇敢面对未知的生活,才有机会变得羽翼丰满、进退自如。对父母而言,只有以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导孩子,给孩子成长成才的空间和机会,让孩子成为自食其力的人,让孩子成为对社会对他人有价值的人,让孩子具有“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这种爱才来得深沉博大,才是对孩子对自己对国家社会负责任的爱。(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程振伟)

责任编辑:杨丽



将进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