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关爱家园 > 教授有约 > 正文

【毕业季】文学院老师写千字文言文赠别毕业生


【毕业季】文学院老师写千字文言文赠别毕业生

创建于:2017-06-21 来源:文学院

游曾公故居记

——赠别2013级同学

岁次丁酉,时维五月,予随本院师生同游双峰曾国藩故居。是日微雨淅淅,清风拂面,有会于中,枨触多端,归而作此以记之,并以赠别即将毕业之2013级同学。文果载心,余心有寄。登高作赋,所望群公。

记曰:

湘乡曾氏家族为斡转近代世运之大家族。自曾文正之逝不足百五十年,而其家族群英荟萃,人才辈出,遍布政治、军事、外交、科学、文艺、教育诸多领域者,不下数百之谱,至今未已,猗欤盛哉!推原其所以枝繁叶茂、代不乏人之故,必曰曾文正所立之家规、家训及由此形成之家风有以致之,于此吾无间然也,然亦有说焉。考曾氏家规家训之见于文字者,一则曰其祖传之“八宝”,书蔬鱼猪,早扫考宝是也;二则曰其所自撰之“八本”,读书、作文、事亲、养生、立身、居家、居官、行军诸端是也。他说尚多,不外于是,一言以蔽之,则半耕半读、克勤克俭、国身通一、修齐治平是也。然此实传统儒家士大夫立身行事之共同准则,《大学》《中庸》所开示而为凡百君子所信受者,何以曾氏独能创业垂统、可大可久、源远流长,岂真所谓天地灵秀锺于一家,抑或天纵其才、贤者能识其大乎?窃甚惑焉,是必有超乎言语文字之外者存之。

因忆义宁陈寅恪先生《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有云:“寅恪平生为不古不今之学,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湘乡、南皮之间。”其所谓湘乡、南皮,即曾文正、张文襄也,然其所以近于曾湘乡之议论,所指为何?盖即前所谓“窃疑中国自今日以后……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是也。何以知其然?请述曾氏家族之史以证之。洪杨劫后,百废待兴,曾文正以中兴第一名臣毅然任之,开启洋务运动,师夷长技,求富自强,派送幼童,留美学习,虽赍志以殁,而规模宏远,此其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能预时代之潮流者一也;文正之子曾纪泽,承父遗志,克绍箕裘,力学英语,出使番邦,折冲御侮,为国争光,卓然为一代外交名臣,民到于今受其赐,此其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能预时代之潮流者二也;文正之孙曾季融,儒学世家,转信耶教,服务大众,吃苦耐劳,道南正脉,至此一变,人或以为数典忘祖,在曾氏不过行其素志而已;闻季融之风而兴起者,则有文正之曾孙约农、曾孙女宝荪等,皆信奉基督,献身教育,矢志不移,终身未婚,人或以为不孝有三,在曾氏不过行其素志而已,此其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能预时代之潮流者三也。举此数端,可供隅反。顾其家族虽因事制宜、与时变化,而胥能立足于文化本位,恪守耕读之家风,不失素朴之本色,试读诸人之传记,固彰彰明甚,此则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是也。然则曾氏得如瓜瓞之绵绵,绳绳而不绝者,殆以此乎?殆以此乎?

家庭家族如此,民族国家亦然。《记》曰:“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易》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诚如寅恪先生所言,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诏示者也。”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岂不巍巍乎大哉!

予忖之竟,宣之于同行诸君,吾友铁生兄指曾氏富厚堂之门联谂之曰:“子所言,具见于此八字矣。”予谛视之,则“清芬世守,盛德日新”是也,有守有为,岂不信然。噫!孰谓此中西新旧之家训无文字传世乎,孰谓空文于治道学术无裨益乎!予徘徊富厚堂中,听雨无慢室,观其法书,想见其为人,抚今追昔,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作者系中国语言学院教师唐志远



将进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