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利会倾力服务妇女儿童事业
以大爱之心 从小事做起
本报记者 曹玲娟
2017年09月30日04: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第一个少年宫、第一家寄宿制托儿所、第一座妇幼保健院、第一家儿童艺术剧院、第一个儿童艺术剧场……宋庆龄亲手创办的中国福利会,缔造了新中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无数个“第一”。
近80年来,中国福利会践行宋庆龄“永远和党在一起”“全心全意为妇女儿童服务”的信念,推动妇女儿童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家人,一束花
坚持“实验性”,让研究成为工作常态
黄荷凤教授收下了第二束花。
参加工作这么久,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院长黄荷凤教授只肯收下两束花。前一束,来自一位从羊水栓塞的生死边缘被抢救回来的产妇;第二束,是杨女士送的。“她怀过7次孕,失去过3个孩子,现在终于有了健康的女儿。这束花,我得收。”亲手为杨女士接生的黄院长说。
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就是上海人口中的“国妇婴”。生孩子去“国妇婴”,几乎是几代上海人的共识。一拨拨在“国妇婴”出生的孩子逐渐长大,却未必清楚自己出生的这家医院,是宋庆龄创办的新中国第一座妇幼保健院,院史几乎可以浓缩为一部新中国的妇幼保健史。
1938年,中国福利会由宋庆龄在香港创建,其前身是保卫中国同盟,1945年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并迁往上海,1950年改名为中国福利会。1958年,宋庆龄与周恩来共同确定中国福利会“实验性、示范性,加强科学研究”的办会方针。近80年来,中国福利会始终坚持科研引领事业发展。如今,“国妇婴”是上海唯一一家获批实施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即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PGD)临床应用试点的医院。
“以前‘试管婴儿’技术主要治疗不孕症。PGD则是通过技术控制遗传性出生缺陷,通过遗传学检测后将无疾病胚胎植入子宫妊娠并出生正常子代,从源头阻断家族遗传病。”黄荷凤介绍,目前,国际上能采用PGD技术干预遗传疾病发生的病种包括70余种单基因遗传病,“这项技术很新,我们的研究几乎和国际同步。”
今年3月,杨女士的女儿在“国妇婴”诞生,成为国内首例PGD阻断嗜血细胞综合征遗传的健康婴儿;李先生的孩子,成为国内首例通过胚胎植入前诊断技术阻断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遗传的健康婴儿;刘女士的儿子,成为利用新一代PGD技术阻断成骨不全症即“瓷娃娃”母婴遗传的国际首例……每一个健康婴儿的呱呱落地,带来的都是整个家族的希望与幸福。
半个多世纪前,宋庆龄在给友人路易·艾黎的信中写道,“中国福利会的妇幼保健工作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将与科学研究联系起来。科学研究工作和提高业务质量是分不开的,我们有成功完成这一工作的能力。”如今,历经多年艰辛奋斗,宋庆龄的心愿已然实现。仅近5年,中国福利会就独立承担国家级科学研究项目64项、省部级项目37项。
不仅仅是妇幼保健,中国福利会的儿童文化教育同样全国知名。在“让研究成为工作常态”主旨的引导下,中福会通过科学研究固化宝贵经验,向社会传播,出版的各类专著、教材、操作手册等受到广泛欢迎。其中,既有面向服务对象的《准妈妈每周必读》《王医生告诉你,幼儿园保健的锦囊妙计》《小荞,吃饭啦——营养师妈妈育儿手记》,也有面向业内同行的《保育员操作手册》《编织飞翔的翅膀——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组织分层支持系统架构》等。
水火箭,无人机
坚持“示范性”,加大优质资源辐射力度
背着打气筒、塑料瓶等实验器材,何海和他的同伴们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的大山里跋涉着。
“都是村办小学,建在大山上,只能靠双脚走上去。”肩挑背扛,何海和同事们为山里的孩子们带去“水火箭制作”等科学体验。看着密封的塑料瓶飞上天空,孩子们的笑声飘得很远。
何海是宋庆龄儿童发展中心暨中国福利会信息与研究中心副主任,近几年,他每年都要整合妇幼保健院、少年宫、示范性幼儿园和出版社等中福会下属单位优质资源,率队往新疆、四川、贵州等地跑好几趟,在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开展帮扶。“我们把最好的东西带过去,比如无人机,很多上海小朋友都还不会使用,我们已经教会了不少新疆孩子。”
作为全国性人民团体,中福会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通过开展“雪莲计划”“春晓计划”“春兰计划”等项目,不断加大自身优质资源的辐射力度。从新疆喀什、四川大凉山,到贵州正安县,从派遣医疗专家常年驻新疆帮助当地医院建设、提供贫困地区师资培训,到流动少年宫输出校外活动资源包,所有工作,都是为了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更多的孩子。正如宋庆龄曾说:“中国福利会所有一切工作,都有一个共同目的——把我们经验所得结果,尽可能广泛地传播出去,为人民服务。”
如覆盖新疆喀什叶城、泽普、巴楚、莎车4县和克拉玛依市的“雪莲计划”,中福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专家们常年驻扎那里,把先进知识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同事,填补了当地医院不少技术空白。“上海专家的到来为油城乃至周边地区患者带来福音,为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注入活力。”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院长叶舟感慨道。
由中国中福会出版社组织编写并出版的维汉双语图书《中华奇趣故事》系列绘本,从孩子的视角讲述爱、智慧和信任,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将来想去上海读师范大学,回来做一名老师。”泽普五中的古丽孜巴·玉素甫和她的同学们捧着新书,爱不释手。
中福会少年宫为喀什地区送去“学校少年宫”资源包专题培训。专家团还对当地100多名教师开展培训和座谈互动,加深老师们对开展“学校少年宫”科技活动的理解,为自主组织开展“学校少年宫”资源包课程打下基础。“资源输送加双向交流,有助于老师的职业发展,对孩子们更是大有益处。”泽普五中党支部书记丁秀珍说。
中国福利会副主席、党组书记、秘书长赵丹妮表示,中福会将继续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坚持实验性、示范性的探索实践,与时代同行,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以大爱之心,从小事做起。”
《 人民日报 》( 2017年09月30日 07 版)